发布时间:2023-12-19 1637人浏览
我们开创了受激拉曼光热成像[1]这个全新的方向,这是化学成像领域的一个新突破,这项技术未来一定会发展成为能够被广泛应用的产品。”美国波士顿大学程继新教授如是说。 在这次研究中,程继新团队利用一种新的物理机制,即受激拉曼本质上是一个化学键振动吸收过程,吸收的能量变成热形成焦点局部升温,升温改变焦点周围样品的折射率。由此,他们开发出受激拉曼光热(Stimulated Raman Photothermal,SRP)显微镜。
发布时间:2023-12-12 1585人浏览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志远团队成功造出一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其具备光斑明亮、光谱光滑且平坦、大脉冲能量的特点,能覆盖 300-5000nm 的紫外-可见-红外全光谱,单脉冲能量达到 0.54mJ。 这样一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的面世,可用于构建全谱段的超快光谱学探测技术,有望将激光技术推至世界领先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前沿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6 1794人浏览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潘旭、田兴友团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Nam-GyuPark、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戴松元合作,首次发现阳离子分布不均匀是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并成功制备出“均匀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26.1%的光电转换效率,认证效率为25.8%。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发布时间:2023-11-29 1779人浏览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证明,用激光束开启超导性的能力可集成在芯片上,这开辟了一条通往光电子应用的道路。 此前,该所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增强K3C60光诱导超导性的策略。此次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光诱导K3C60的电响应不是线性的,材料的电阻取决于施加的电流。这是超导电性的一个关键特征。
发布时间:2023-11-22 908人浏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电子系近日联合研发出一种超高速光电计算芯片,算力达现有高性能芯片的3000余倍。 “如果用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类比芯片中信息流计算的时间,这枚芯片相当于将高铁8小时的运行时间缩短到8秒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介绍,研发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光电深度融合的计算框架,摆脱传统芯片架构中数据转换速度、精度与功耗相互制约的物理瓶颈,在芯片上突破大规模计算单元集成、高效非线性、高速光电接口等难题。实测表现下,芯片的系统级算力达现有高性能芯片的3000余倍。
发布时间:2023-11-13 1084人浏览
近日,一组名为“挣脱摩尔定律的全新计算架构”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电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乔飞副研究员以及吴嘉敏助理教授联合攻关完成。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模拟芯片的新型计算架构,其算力达到了现有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
发布时间:2023-11-06 1027人浏览
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近期在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拼接主动光学技术方面,解决了边缘传感器短周期定标的频率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环形拼接方案,这意味着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光学快报》上发表。 研究基于云南天文台拼接主动光学实验系统,模拟分析了在大气湍流环境下,不同探测子孔径尺寸和曝光时间对光学共相探测误差影响,并采用新的光学共相探测技术。结果表明在大气视宁度良好的条件下,当探测子孔径尺寸为大气相干长度的0.8倍、曝光时间不少于40毫秒时,光学共相探测精度优于3纳米;在10厘米视宁度情况下,探测子孔径为80纳米,则机电型边缘传感器的零点定标改正频率可达10赫兹以上。 这些研究结果,为机电边缘传感器的短周期校准及使用光学测量方法进行实时同相位误差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巨型太阳望远镜环形拼接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30 1102人浏览
今年中国在科技产品技术成熟度评价方面出台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发〔2017〕44号)提出的推广技术成熟度评价,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 规范标准化,规范行业生态体系 国际光电产品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评估光电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推动光电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3-10-23 1120人浏览
近日,广东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所采用的海底电缆顺利通过了耐压试验。据了解,该海底电缆电压等级为500千伏,长约60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距离最长的光电复合海底电缆。 海底电缆相当于“电力高速公路”,是风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场产生的清洁电能将通过它接入电网。为了保障海底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使用自主创新研发的大型高压试验设备——超大容量电抗器,在该海底电缆投入使用前开展相关的耐压试验。
发布时间:2023-10-16 1076人浏览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建立了全球大气光学湍流预测模型,并首次实现了全球大气光学湍流强度时空分布预测及可视化表征(以大气相干长度衡量)。 该模型不仅丰富和提升了大气光学湍流全球变化的科学认知,还可为先进光电工程、天文光学观测、星地激光通信等应用提供支撑。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万年路10号力天商务中心四楼431室
免费服务热线:180-6683-1809 电子邮箱:1154684289@qq.com